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保健养生

中医、保健养生、动漫、图像、影视软件等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心悸方134首辑要  

2016-05-10 13:29:14|  分类: 中药方剂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心悸方134首辑要
1.十四友丸(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卷五续添诸局经验秘方)
【药物组成】熟地黄、百茯苓、白茯神(去木)、人参、酸枣仁(炒)、柏子仁(别研)、紫石英(别研)、肉桂、阿胶(蛤粉炒)、当归、黄芪、远志(汤浸,去心,酒洒蒸)各30g,辰砂(别研)7.5g,龙齿(别研)60g
【制法】上为末,同别研四味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【用法】每次30丸,食后用枣汤送服。
【功能】养心补肾。
【主治】怔忡昏愤、神志不宁,睡卧不安。
2.七福饮(《景岳全书》卷五十一)
【药物组成】人参6g,熟地9g,当归6~9g,白术(炒)4.5g,炙甘草3g,枣仁6—9g,制远志0.9~1.5g。
【制法】用水400ml,煎取280ml,去滓。
【用法】空腹时温服。
【功能】补气健脾,养血宁心。
【主治】心悸,失眠。
3.七味地黄丸(《会约医经》卷十)
【药物组成】熟地240g,枣皮120g,山药120g,茯苓90g,泽泻45g,丹皮60g,肉桂90g,当归90g,白芍60g。
【制法】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【用法】每次10丸,早晨用淡盐汤送服。
【功能】补肾养心。
【主治】心悸。
4.八味定志丸(《丹溪心法》卷三)
【药物组成】麦门冬(去心)、远志(去心)、菖蒲、茯神(去木)、白茯苓(去皮)各30g,白术15g(炒),人参30g(炒,去芦),牛黄6g(别研)。
【制法】上为细末,次入牛黄,炼蜜为丸,如黍米大,以朱砂为衣。
【用法】每次20~30丸,矾水送服。
【功能】补心安神,清热化痰。
【主治】心悸惊惕,夜寐不安。
5.人参丸(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四)
【药物组成】人参30g,茯神45g,龙齿30g(细研如粉),白术15g,防风22.5g(去芦头),金、银箔各50片(细研),麦门冬15g(去心,焙),甘草15g(炙微赤,锉),熟干地黄30g。
【制法】上为末,入研了药令匀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【用法】每次20丸,以粥饮送下,不拘时候。
【功能】补气养血,镇心安神。
【主治】惊悸,心神不安。
6.人参丸(《景岳全书》卷五十三)
【药物组成】人参、茯苓、茯神、枣仁、远志、益智、牡蛎各15g,朱砂7.5g。
【制法】上为末,枣肉为丸。
【用法】每次6g,一日二次,温水送服。
【功能】宁心益智,安神固精。
【主治】心悸少寐,遗精滑泄。
7.人参散(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三)
【药物组成】人参30g,枳壳22g(麸炒微黄,去瓤),五味子22g,桂心22g,柏子仁30g,山茱萸22g,甘菊花22g,茯神22g,枸杞子22g,熟干地黄30g。
【制法】上为细散。
【用法】每服3g,以温酒调服,不计时候。
【功能】益气温胆。
【主治】心慌心悸,胸中满闷。
8.三仁五子丸(《杨氏家藏方》卷九)
【药物组成】菟丝子(酒浸一宿,别捣,焙干)、五味子、枸杞子、覆盆子、车前子、柏子仁、酸枣仁)、薏苡仁(微炒)、沉香、鹿茸(醋涂,炙黄,锉)、肉苁蓉(酒浸一宿,切,焙)、巴戟(去心)、当归(洗,焙)、白茯苓(去皮)、乳香(别研)、熟干地黄(洗,焙)各30g。
【制法】上为末,次入研了药和匀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【用法】每次50丸,空心用温酒或盐汤送服。
【功能】补气养血,宁心安神。
【主治】惊悸,盗汗怔忪,梦遗失精,四肢倦懈,肌肤瘦弱。
9.大安汤(《医醇剩义》卷二)
【药物组成】白芍4.5g(酒炒),五味子1.5g,牡蛎12g(煅,研),龙齿6g,木瓜3g(酒炒),枣仁6g(炒,研),地黄15g,人参15g,茯苓6g,柏子仁6g。
【制法】金器1具同煎,去滓。
【用法】分二次温服。
【功能】滋阴潜阳,镇心安神。
【主治】心悸筋惕。
10.大圣茯苓散(《陈素庵妇科补解》卷三)
【药物组成】茯苓、麦冬、香附、陈皮、厚朴、黄芪、紫苏、茯神、黄芩、黄连、川芎、当归、白芍、地黄、人参、白术、木香、甘草。
【制法】上为散。每次10g,水煎,去滓。
【用法】温服。
【功能】养心安神,清热和中。
【主治】心悸怔忡,醒则烦闷,睡则多惊,或卧中言语恍惚,以及臌胀腹满,连脐急痛,坐卧不宁,气逆迫胎。
11.万全逍遥散(《济阴纲目》卷四)
【药物组成】人参、黄芪、白术、白茯苓(去皮)、柴胡(去苗)各等分。
【制法】上为散。
【用法】每次9g,加甘草3g同煎,温服。
【功能】益气生血,解郁除烦。
【主治】五心烦躁,心悸怔忡,恍惚忧惧,头昏目眩,夜多盗汗。
12.天王补心丹(《先醒斋医学广笔记》卷二)
【药物组成】人参、怀山药、麦门冬(去心)、当归身(酒洗)各30g,怀生地、天门冬(去心)各40g,丹参24g,百部、白茯神(去粗皮,坚白者良)、石菖蒲(去毛)、柏子仁(去油者佳,别研)、甘草(长流水润,炙)、北五味、杜仲各20g,远志10g,白茯苓47g。
【制法】上为细末,炼蜜为丸,如弹子大,每丸重3g,用朱砂30g研极细为衣。
【用法】食远、临卧时含化,后饮灯心汤200ml.


【功能】宁心安神,益气固精,壮力强志,清热化痰。
【主治】心血不足,怔忡健忘。
13.加味温胆汤(《万病回春》卷四)
【药物组成】半夏(泡七次)10.5g,竹茹、枳实(麸炒)各4.5g,陈皮6.6g,茯苓、甘草各3.3g,酸枣仁(炒)、远志(去心)、五味子、人参、熟地黄各3g。
【制法】上锉一剂。加生姜、大枣,水煎,去滓。
【用法】温服。
【功能】行气祛饮,养血宁心。
【主治】病后虚烦心悸,心胆虚怯,触事易惊。
14.天竺黄丸(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八十三)
【药物组成】天竺黄(细研)、黄连(去须)、川大黄(锉碎,微炒)、牡蛎粉、黄芩、栀子仁、远志(去心)各1.5g。
【制法】上为细末,炼蜜为丸,如绿豆大。
【用法】每次5丸,一日二次,以新汲水送服。
【功能】清热化痰,镇惊安神。
【主治】小儿壮热,惊悸,不得眠睡。
15.天王补心丸(《杨氏家藏方》卷十)
【药物组成】熟干地黄(洗、焙)120g,白茯苓、茯神(去木)、当归(洗,焙)、远志(去心)、石菖蒲、黑参、人参、麦门冬(去心)、天门冬(去心)、桔梗(去芦头)、百部、柏子仁、杜仲(姜汁炒)甘草(炙)、丹参(洗)、酸枣仁(炒)五味子各30g。
【制法】上为细末,炼蜜为丸,每30g作10丸,金箔为衣。
【用法】每次1丸,食后、临卧煎灯心、大枣汤化服。
【功能】宁心安神,补血固精,壮力强志。
【主治】怔忡不宁,失眠,惊悸,咽干口燥。
16.中和补心丹(《嵩崖尊生》卷八)
【药物组成】麦冬75g,远志、菖蒲、香附各60g,天冬、花粉、白术、贝母、熟地、茯神各45g,人、当归各30g,牛膝、黄芪各60g,木通24g。
【制法】上为末,枣肉为丸。
【用法】每次6g,龙眼汤送下。
【功能】益气滋阴,养心安神。
【主治】心悸,烦热。
17.太乙救主丹(《万氏家传点点经》卷四)
【药物组成】牙猪心(剖开流出血,竹刀切片,文武火焙干,研末)10个,金箔纸10张,真辰砂4.5g。
【制法】上为末,用建莲(去心,研末)30g,龙眼肉30g,黄连1.5g,煮汁为丸,如粟米大。
【用法】每次6g,早晨开水送下。十日内有功力。
【功能】补心定惊。
【主治】心病怔忡。
18.牛黄饮(《圣济总录》卷十四)
【药物组成】牛黄(别研入)22.5g,人参60g,豉(炒)80g,升麻30g,铁精(捣研,别人)30g,龙骨、白茯苓(去黑皮)各60g,栀子仁30g,天门冬(去心,焙)60g,麦门冬(去心,焙)90g。
【制法】上除别研药外,为粗末。每次9g,用水150ml,煎至100ml,去滓,加荆沥少许,再煎令沸,入牛黄、铁精末各0.1g调匀。
【用法】日午、临卧分二次温服。
【功能】养心化痰,镇惊安神。
【主治】惊悸,心神恍惚,半身不遂。
19.牛黄铁粉丸(《御药院方》卷六)
【药物组成】牛黄(研)7.5g,铁粉(研)、紫石英(研)、白石英(研)、酸枣仁(炒)、茯神(去木)、陈皮(去白)、人参(去芦头)各30g。
【制法】上为细末,入研者和匀,面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【用法】每次50丸,食前煎人参汤送服。
【功能】镇心宁神。
【主治】惊悸不宁。
20.丹砂丸(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七十八)
【药物组成】丹砂30g(细研,水飞过),龙齿22.5g(细研),铁精22.5g(细研),金箔引片(细研),牛黄7.5g(细研),麝香7.5g(细研),柏子仁15g,菖蒲15g,远志15g(去心),琥珀15g(细研),人参22.5g(去芦头),茯神15g,生干地黄22.5g。
【制法】上为细末,入研了药令匀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【用法】每次20丸,以金银汤送服,不拘时候。
【功能】益气养血,镇心安神。
【主治】产后气血两虚,惊悸,或时烦闷。
21.丹砂丸(《圣济总录》卷一七○)
【药物组成】丹砂60g(细研,水飞),半夏(汤洗七遍)60g,乳香(研)1.5g,人参、白茯苓(去黑皮)各15g,天南星(炮裂)30g,牛黄(研)6g,龙脑(研)3g。
【制法】上为末,用白面糊为丸,如麻子大。
【用法】三岁儿服10~15丸,用竹叶、乳香汤送服,不拘时候。
【功能】清热化痰。
【主治】惊悸,眠睡不安。
22.丑宝丸(《古今医鉴》卷七)
【药物组成】牛黄15g,琥珀3g,辰砂3g(为衣),雄黄3g,胆星30g,礞石15g(火煅),沉香4.5g,犀角4.5g,黄芩60g(炒),大黄60g(酒蒸),天麻15g(姜炒),石菖蒲30g,僵蚕21g(姜炒),蝉蜕15g(去足),猪心2具(用血)。
【制法】上为末,竹沥、猪心血为丸,如绿豆大。
【用法】每次60~70丸,临卧用薄荷汤送服。
【功能】祛风清火,顺气豁痰,安志除惊。
【主治】惊悸怔忡,癫痫。
23.火府丹(《医垒元戎》)
【药物组成】黄芩30g,黄连30g,生地黄60g,木通90g。
【制法】上为细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【用法】每次20~30丸,临卧用温水送服。
【功能】清心火,利小便。


【主治】惊悸。
24.水火既济丹(《惠直堂经验方》卷一)
【药物组成】茯苓120g,山药、柏子仁(去油)各90g,归身(酒洗)、生地(酒洗)、五味、圆眼肉(捣膏)、枸杞(盐炒)、秋石、麦冬(去心)、莲肉(去心)、元参各60g,丹参45g。
【制法】上为末,用芦根捣汁,打芡实粉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【用法】每次3g,渐加至6g,早、晚用白天水送服。
【功能】养心血,益心气,滋肾水。
【主治】心悸,失眠,健忘。
25.平补镇心丹(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卷五宝庆新增方)
【药物组成】酸枣仁7.5g(去皮,隔纸炒),车前子(去土,碾破)、白茯苓(去皮)、五叶子(去枝、梗)、肉桂(去粗皮,不见火)、麦门冬(去心)、茯神(去皮)各37.5g,天门冬(去心)、龙齿、熟地黄(洗,酒蒸)、山药(姜汁制)各45g,人参15g(去芦),朱砂15g(细研,为衣),远志(去心)、甘草(炙)各45g。
【制法】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【用法】每次30丸,渐加至50丸,空腹时用米饮或温酒送服。
【功能】益气养心,镇心安神。
【主治】神情恍惚,夜多异梦,惊悸烦郁。
26.平惊通圣散(《古今医统》卷五十)
【药物组成】当归、人参、黄连、茯神、远志、甘草(炙)各9g,石菖蒲、朱砂(另研)各6g。
【制法】上为细末。
【用法】每服6g,食后、临卧竹叶煎汤调下。
【功能】益气养血,清热镇惊。
【主治】心悸,怔忡,健忘。
27.龙齿散(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七十八)
【药物组成】龙齿90g,远志(去心)、人参、茯神、熟干地黄、甘草(炙微赤,锉)、当归(锉,微炒)、白芍药、麦门冬(去心,焙)、牡蛎(烧为粉)各30g。
【制法】上为粗散。每次9g,用水300ml,竹叶2~7g。生姜4g,大枣3枚,煎至180ml,去滓。
【用法】温服,不拘时候。
【功能】益气养血,宁心安神。
【主治】产后心神惊悸,不自觉知,言语错乱。
28.龙眼肉粥(《老老恒言》)
【药物组成】龙眼肉15g,红枣3~5枚,粳米60g。
【制法】上药一同煮粥。
【用法】喝粥。
【功能】养心安神,健脾补血。
【主治】心悸,心慌,失眠,健忘。
【禁忌】龙眼粥每次不宜服用过多,根据各人食量,每天早、晚可各服一至二饭碗,并须热服,过量会引起中满气壅。
29.龙齿镇心丹(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卷五续添诸局经验秘方)
【药物组成】龙齿(水飞)、远志(去心,炒)、天门冬(去心)、熟地黄、山药各六两(炒)、茯神、麦门冬(去心)、车前子(炒)、白茯苓、桂心、地骨皮、五味子各150g。
【制法】上共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【用法】每次30~50丸,空心用温酒或米汤送服。
【功能】滋阴益肾,镇心安神。
【主治】惊悸健忘,梦寐不安,遗精。
30.四味补心丸(《杨氏家藏方》卷十)
【药物组成】当归(酒洗,焙干)60g,朱砂30g(别研),肉苁蓉(酒浸一宿,焙干)60g,杏仁150枚(汤泡,去皮、尖,研成膏)。
【制法】上为细末,以杏仁膏同和,如干,以浸药酒煮薄糊添和为丸,如绿豆大。
【用法】每次30丸,用米饮或温酒送服,不拘时候。
【功能】养血补心,安神定志。
【主治】心神不安,怔忡惊悸。
31.归脾汤(《济生方》卷四)
【药物组成】白术、茯苓(去木)、黄芪、龙眼肉、酸枣仁(炒,去壳)各30g,人参、木香(不见火)各15g,甘草(炙)7.5g。
【制法】上?咀。每次12g,用水230ml,加生姜5片、枣1枚,煎至160ml,去滓。
【用法】温服,不拘时候。
【功能】益气健脾,补血养心。
【主治】健忘怔忡。
32.白茯苓丸(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七十八)
【药物组成】白茯苓30g,熟干地黄30g,人参、琥珀、桂心、远志、菖蒲、柏子仁各15g。
【制法】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【用法】每次30丸,以粥饮送服,不拘时候。
【功能】益气养血,宁心安神。
【主治】产后心虚惊悸,神不安定。
33.白茯苓散(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四)
【药物组成】白茯苓30g,远志22.5g(去心),甘草15g(炙微赤,锉),桂心30g,人参30g(去芦头),白芍药22.5g,防风22.5g(去芦头),熟干地黄30g,铁粉60g,黄芪22.5g(锉),麦门冬22.5g(去心)。【制法】上为、粗散。每次9g,以水250ml,加生姜3g,大枣3个,煎至150ml,去滓。
【用法】温服,不拘时候。
【功能】益气养血,安神定志。
【主治】惊悸好忘,恍惚。
34.白茯苓散(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七十八)
【药物组成】白茯苓45g,熟干地黄45g,远志30g,甘草30g(炙微赤,锉),白芍药30g,黄芪30g(锉),桂心30g,当归30g(锉,微炒),麦门冬30g(去心,焙),人参45g,菖蒲7.5g,桑寄生7.5g。
【制法】上为粗散。每次12g,以水250ml,加生姜4g,大枣3个,竹叶14片,煎至150ml,去滓。
【用法】温服,不拘时候。


【功能】温中补气,养血安神。
【主治】产后惊悸,言语失常。
35.白茯苓散(《医略六书》卷三十)
【药物组成】熟地150g,人参45g,黄芪90g(酒炙),枣仁90g,当归90g,白芍45g(酒炒),远志45g,麦冬90g(去心),肉桂15g(去皮),辰砂30g,茯神60g(去木),炙草15g。
【制法】上为散。每次9g,水煎,去滓。
【用法】温服。
【功能】气血双补,养心安神。
【主治】产后气血大虚,心神失养,触事易惊,脉软数者。
36.玄参汤(《圣济总录》卷四十三)
【药物组成】玄参、白薇、茯神(去木)、山栀子、羚羊角(镑)各240g,石膏(碎)150g,人参45g,生地黄(洗,控干)150g。
【制法】上药?咀,如麻豆大。每次15g,用水230ml,煎至180ml,去滓,入竹沥70ml,再煎三两沸。
【用法】不拘时候服。
【功能】清热养心,安神定惊。
【主治】惊悸嘻笑,心神不安。
37.宁静汤(《石室秘录》卷六)
【药物组成】人参30g,白术9g,白芍30g,熟地30g,玄参30g,生枣仁15g,白芥子9g,麦冬15g。
【制法】水煎,去滓。
【用法】温服,一日二次。
【功能】益气补血,清热化痰。
【主治】怔忡,心神恍惚。
38.半夏麻黄丸(《金匮要略》卷中)
【药物组成】半夏、麻黄各等分。
【制法】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小豆大。
【用法】每次三丸,一日三次。
【功能】化痰消饮。
【主治】心悸。
39.加味二陈汤(《济阳纲目》卷五十四)
【药物组成】陈皮、半夏、茯苓、甘草、白术、黄连、远志。
【制法】水煎,去滓,加竹沥、生姜汁。
【用法】温服。
【功能】清热化痰,安神定惊。
【主治】怔忡惊悸。
40.加味归脾汤(《保婴摄要》卷三)
【药物组成】人参、黄芪、茯神(去木)、甘草、白术(炒)各3g,木香1.5g,远志(去心)、酸枣仁、龙眼、当归、牡丹皮、山栀(炒)各3g。
【制法】水,去滓。
【用法】温服。婴儿为患者,子母同服。
【功能】补气养心,解郁除热。
【主治】小儿血虚发热,腹痛发抽,怔忡失眠。
41.加味四七汤(《仁斋直指》卷十一)
【药物组成】半夏(制)75g,白茯苓、厚丰}(制)各45g,茯神、紫苏叶各30g,远志(姜汁蘸湿,取肉,)、甘草(炙)各15g。
【制法】上锉。每次12g,加生姜7片,石菖蒲4.5g,大枣2枚,水煎,去滓。
【用法】温服。
【功能】行气解郁,化痰宁心。
【主治】惊悸。
42.当归补血汤(《万病回春》卷三)
【药物组成】当归、芍药、生地黄、熟地黄各9g,人参1.5g,白术、茯苓、麦门冬(去心)、山栀仁(炒)、陈皮各2.4g,甘草0.9g,辰砂(研末临服入)0.6g,乌梅1个(去核),炒米100粒。
【制法】上锉一剂。加大枣2个,水煎,去滓。
【用法】温服。
【功能】益气补血,养心安神。
【主治】惊悸怔忡。
43.朱砂丸(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卷十)
【药物组成】硼砂(研)7.5g,朱砂(研,飞)1.5g,麝香(研)、梅花脑(研)各15g,脑子(研)、牙消(枯)各30g,甘草(浸汁熬膏)2.5kg,寒水石(烧通红,研)120g。
【制法】上为末,用甘草膏为丸,每两作100丸。
【用法】每次1丸,含化;小儿夜多惊啼,用薄荷水化服。
【功能】清热化痰,镇心安神,利咽消肿。
【主治】惊悸失眠,小儿夜多惊啼。
44.朱砂丹(《鸡峰普济方》卷十八)
【药物组成】辰砂(水飞极细)、石膏(烧赤,地内出火毒,取末)、白附子各30g(炮),生脑子1.5g。【制法】上为细末,粟米饭为丸,如梧桐子大,日中晒,朱砂内养。
【用法】每次5丸,薄荷汤送服。
【功能】祛风清热,镇心安神。
【主治】头痛,失眠,心悸。
45.朱砂安神丸(《兰室秘藏》卷下)
【药物组成】朱砂12g,黄连15g,生甘草7.5g。
【制法】上为末,汤浸蒸饼为丸,如黍米大。
【用法】每次10丸,食后用津唾咽下。
【功能】清心安神。
【主治】心乱怔忡,胸脘痞闷,食入反出。
46.朱砂安神丸(《内外伤辨》卷中)
【药物组成】朱砂15g(另研,水飞为衣),甘草16.5g,黄连(酒洗)18g,当归7.5g,生地黄4.5g。【制法】上除朱砂外,余共为细末,汤浸蒸饼为丸,如黍米大,以朱砂为衣。
【用法】每次5丸或20丸,食后用津唾咽下,或温水、凉水少许送服亦得。
【功能】镇心安神,清热养血。
【主治】心神烦乱,怔忡,失眠多梦。
【禁忌】忌食辛辣、烟、酒、油腻。因消化不良,胃部嘈杂,有似烦闷而怔忡不安,或不眠等症忌服。不宜多服或久服,以防造成汞中毒。
47.交泰丸(《韩氏医通》卷下)
【药物组成】川黄连15g,肉桂心1.5g。
【制法】上为末,炼蜜为丸。
【用法】每次1.5~2.5g,空腹时淡盐汤送服。
【功能】交通心肾。
【主治】失眠,怔忡。
48.血府逐淤汤(《医林改错》卷上)


【药物组成】当归、生地各9g,桃仁12g,红花9g,枳壳、赤芍各6g,柴胡3g,甘草3g,桔梗4.5g,川芎4.5g,牛膝10g。
【制法】水煎,去滓。
【用法】分二次温服。
【功能】活血祛淤,行气止痛。
【主治】头痛胸痛,胸闷呃逆,失眠不寐,心悸怔忡。
49.安神定志丸(《医学心悟》卷四)
【药物组成】茯苓、茯神、人参、远志各30g,石菖蒲、龙齿各15g。
【制法】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,辰砂为衣。
【用法】每次6g,开水送服。
【功能】养心益气,安神定志。
【主治】惊恐失眠,夜寐不宁,梦中惊跳怵惕。
50.安神镇惊丸(《万病回春》卷四)
【药物组成】当归(酒洗)30g,白芍(煨)30g,川芎2lg,生地(酒洗)45g,白茯苓(去皮木)2lg,贝母(去心)60g,远志(去心)2lg,酸枣仁(炒)15g,麦门冬(去心)60g,黄连(姜汁炒)15g,陈皮(去白)30g,甘草6g,朱砂30g(研末,飞过)。
【制法】上为细末,炼蜜为丸,如绿豆大。
【用法】每次50丸,空腹时用枣汤送服。
【功能】养血清心,安神镇惊。
【主治】心神不安,惊悸,怔忡,失眠。
51.羊心汤(《圣济总录》卷一六三)
【药物组成】羊心1枚(以水750ml,煎取450ml汁用),甘草(炙)30g,远志(去心)15g,防风(去叉)30g,生干地黄(焙)45g,芍药(锉)、牡蛎(熬)各30g,人参45g,羚羊角(镑屑)15g。
【制法】上药除羊心外,共为粗末。
【用法】每次9g,以煮羊心汁150ml,煎至105ml,去滓温服,不拘时候。
【功能】补益气血,镇惊安神。
【主治】产后惊悸,神志不宁。
52.麦门冬汤(《圣济总录》卷一五○
【药物组成】麦门冬(去心,焙)、白茯苓、人参、防风、芎?、当归(切,焙)、紫菀各30g,桂、甘草(炙)、紫石英(研)各15g。
【制法】上为粗末。每次9g,用水150ml,煎105ml,去滓。
【用法】温服,不拘时候。
【功能】养心安神,活血祛风。
【主治】妇人惊悸不定。
53.远志丸(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四)
【药物组成】远志30g(去心),麦门冬30g(焙),赤石脂30g,熟干地黄30g,人参30g,茯神30g,甘草15g(炙微赤,锉),白术22.5g,薯蓣30g。
【制法】上为细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【用法】每次30g,食后以清粥饮送服。
【功能】养心益智。
【主治】惊悸多忘。
54.远志丸(《医略六书》卷三十)
【药物组成】远志45g,人参45g,熟地150g,黄芪90g(蜜炙),当归90g,白术45g(炒),阿胶90g(麸炒),柏子仁90g(炒),萸肉45g,麦冬90g(去心)。
【制法】上为末,炼蜜为丸。
【用法】每次9~15g,金箔汤送服。
【功能】益气补血,镇心安神。
【主治】产后心神失养,致患惊悸。
55.远志汤(《圣济总录》卷一六三)
【药物组成】远志、龙齿、人参、茯神(去木)、肉桂、芍药(锉)、黄芪(锉)、麦门冬(去心,焙)各.45g。
【制法】上为粗末。每次6g,用水150ml,煎至105ml,去滓。
【用法】温服,不拘时候。
【功能】养心安神。
【主治】产后心虚惊悸,梦寐不安。
56.定志丸(《叶氏女科证治》卷二)
【药物组成】人参、远志肉(制)各30g,蒲黄60g,茯苓90g。
【制法】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【用法】每次30~50丸,白汤送服。
【功能】益气养心,安神定志。
【主治】妊娠怔忡心神不安者。
57.远志散(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四)
【药物组成】远志15g(去心),菖蒲15g,铁精15g,桂心22.5g,黄芪30g(锉),防风22.5g,当归22.5g(锉,微炒),人参15g,甘草15g(炙微赤,锉)、熟干地黄22.5g,芎?15g,茯神22.5g,独活15g,紫石英30g(细研如粉),五味子15g,麦门冬(去心)、半夏15g(汤洗七遍,去滑)。
【制法】上为散。每次9g,以水150ml,加生姜4g,大枣3枚,煎至90ml,去滓。
【用法】食后温服。
【功能】益气养心,镇惊安神。
【主治】惊悸喜忘,不思饮食。
58.远志散(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二十)
【药物组成】远志30g(去心),白茯苓30g,独活22.5g,白芍药22.5g,当归22.5g,麦门冬22.5g去心),人参22.5g,羚羊角屑22.5g,黄芪22.5g,桂心22.5g,甘草15g(炙微赤,锉)。
【制法】上为散。每次12g,以水150ml,加生姜4g,煎至90ml,去滓。
【用法】温服,不拘时候。
【功能】养心安神,祛风定惊。
【主治】惊悸,言语错乱,恍恍愦愦,心中烦闷。
59.远志散(《圣济总录》卷十四)


【药物组成】远志(去心)、人参、赤小豆(炒熟)、附子(炮裂,去皮、脐)、细辛、桂、干姜(炮)、防风、齿(研)、熟干地黄(切,焙)、菖蒲(九节者,去须、节,米泔浸,切,焙干)各60g,黄芪(锉)、白茯苓、术各240g。
【制法】上为细末,拌匀。
【用法】每次9g,空心、晚食前以温酒调服。
【功能】补气温阳,祛风镇惊。
【主治】惊恐,悲思恍惚,心常惕惕,梦寐不定。
60.牡蛎散(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十四)
【药物组成】牡蛎(烧为粉)、桂心、白芍药、鹿茸(涂酥微炙,去毛)、龙骨各30g,甘草15g(炙微赤,锉)
【制法】上为散。每次15g,以水300ml,加生姜3.25g,大枣3个,煎至150ml,去滓。
【用法】食前温服。
【功能】补肾固精,重镇安神。
【主治】心悸,夜梦泄精。
61.辰砂宁志丸(《万病回春》卷四)
【药物组成】辰砂60g(用无灰酒1.8L煮酒将尽,留300ml用之),远志(去心)、石菖蒲、酸枣仁(炒)、乳香(炙)、当归身(酒洗)各21g,人参1.5g,白茯神(去皮、木)21g,白茯苓21g。
【制法】上为细末,用猪心1个研如泥,入前药末,并煮辰砂酒搅匀,为丸如绿豆大。
【用法】每次60~70丸,临卧时用枣汤送服。
【功能】养心安神。
【主治】惊悸怔忡,梦寐不宁。
62.辰砂远志丸(《普济本事方》卷二)
【药物组成】石菖蒲、远志(去心,洗,锉,炒令黄色)、人参、茯神(去木)、川芎、山芋、铁粉、麦门冬(水汜,去心)、天麻、半夏曲、南星(锉骰子大,麸炒黄)、白附子(生)各30g,细辛、辰砂(水飞)各15g。
【制法】上为细末,用生姜150g,取汁,入水煮糊,为丸如绿豆大,另以朱砂为衣,晒干。
【用法】每次30~50粒,夜卧时用生姜汤送服。小儿减丸服。
【功能】熄风化痰,镇心安神。
【主治】惊悸眩晕。
63.妙香散(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卷五绍兴续添方)
【药物组成】麝香(别研)3g,木香(煨)75g,山药(姜汁炙)、茯神(去皮、木)、茯苓(去皮,不焙)、黄芪、远志(去心,炒)各30g,人参、桔梗、甘草(炙)各15g,辰砂(别研)9g。
【制法】上为细末。
【用法】每次6g,温酒调服,不拘时候。
【功能】补气宁神,行气开郁。
【主治】惊悸恐怖,悲忧惨戚,虚烦少睡,喜怒无常。
64.坎离两补汤(《辨证录》卷九)
【药物组成】人参15g,熟地30g,菟丝子9g,生地15g,麦冬15g,丹皮6g,炒枣仁9g,北五昧子3g,茯苓6g,桑叶14片,山药15g,白术9g。
【制法】水煎,去滓。
【用法】温服。连服数十剂。
【功能】补心气,滋肾水。
【主治】思虑过度,怔忡善忘。
65.坚胆汤(《辨证录》卷四)
【药物组成】白术15g,人参15g,茯神9g,白芍10g,铁粉3g,丹砂3g,天花粉9g,生枣仁9g,竹茹g。
【制法】水煎,去滓。
【用法】温服。
【功能】养心壮胆,安神定志。
【主治】怔忡,心怦怦不安,似有人欲来捕之状。
66.沙参散(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四)
【药物组成】沙参30g,白薇30g,石膏75g,川芒硝30g,人参22.5g,茯神30g,栀子仁30g,甘草15g(炙),羚羊角屑30g,子芩30g。
【制法】上为粗散。每次9g,用水250ml,煎至125ml,去滓,入地黄汁50ml、竹沥25ml,更煎一两沸。
【用法】食后温服。
【功能】清心泄热。
【主治】惊悸嘻笑,心神不安。
【禁忌】忌食炙煿,热面。
67.补心汤(《寿世保元》卷五)
【药物组成】当归3.5g,川芎2g,白芍(炒)3g,生地黄3.5g,白术3g,远志(去心)2.4g,白茯神3.5g,酸枣仁(炒)2.4g,麦门冬(去心)3g,黄连(姜汁炒)3g,玄参15g,炙甘草9g。
【制法】上锉一剂。水煎,去滓。
【用法】温服。
【功能】养血清心。
【主治】惊悸怔忡,健忘不寐。
68.参枣丸(《医学入门》卷七)
【药物组成】人参、酸枣仁各30g,辰砂15g,乳香6g。
【制法】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弹子大。
【用法】每次1丸,薄荷汤化服。
【功能】补心安神。
【主治】惊悸胆怯。
69.补心丸(《赤水玄珠》卷十)
【药物组成】麦冬75g,远志(甘草汤煮)、石菖蒲、香附子(童便浸)各60g,天冬、栝楼根、白术、贝母、熟地、茯神、地骨皮各45g,人参、川归、牛膝、黄芪各30g,木通24g。
【制法】上为细末,大枣肉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【用法】每次50~70丸,用酒或桂圆肉汤送服。
【功能】养心安神。
【主治】惊恐健忘。
70.补血汤(《万病回春》卷二)
【药物组成】当归3g,川芎1.5g,白芍(炒)3g,生地黄1.5g,人参3.5g,白茯神(去木)15g,酸枣仁(炒)3g,陈皮1.5g,麦门冬(去心)3g,五味子15个,栀子(炒)1.5g,炙甘草1.5g。
【制法】上锉一剂。水煎,去滓。
【用法】温服。
【功能】益气补血,养心安神。
【主治】头眩目昏,心虚气短,惊悸烦热。


71.补心麦门冬丸(《圣济总录》卷八十六)
【药物组成】麦门冬(去心,焙)45g,石菖蒲30g,远志(去心)45g,人参30g,白茯苓30g,熟干地黄45g,肉桂15g,天门冬(去心,焙)45g,黄连45g,升麻45g。
【制法】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【用法】每日20丸,食后、夜卧时用熟水送下。
【功能】益气养阴,清心安神。
【主治】惊悸健忘。
72.固心丹(《类编朱氏集验医方》卷八)
【药物组成】通明朱砂90g(用生绢袋盛,无灰酒750ml浸七日后,用银石器慢火煮令九分干,井水浸一,研成膏)、乳香(以人参汤研如粉,入在朱砂内)、茯神、人参各45g(并入朱砂、乳香膏内,研)。【制法】上和匀,入猪、羊心血和成丸,如小芡实大。
【用法】每次2~3丸,煎人参、炒酸枣仁汤送服。
【功能】益气养心,镇惊安神。
【主治】恍惚惊悸。
73.金鼎汤(《四圣心源》卷四)
【药物组成】甘草6g,茯苓9g,半夏9g,桂枝9g,芍药9g,龙骨6g,牡蛎9g。
【制法】水煎,去滓。
【用法】温服。
【功能】疏肝敛胆,镇心安神。
【主治】惊悸。
【辩证加减】其上热者,倍芍药以清胆火;下寒者,加附子以温肾水。
74.怔忡汤(《观聚方要补》卷五)
【药物组成】川芎、黄连、生地各2.4g,茯神、白芍、熟地、当归各3g,朱砂1.8g,甘草lg。
【制法】水煎,去滓。
【用法】温服。
【功能】滋阴补血,清心除烦。
【主治】惊悸怔忡,健忘。
75.定志丸(《杨氏家藏方》卷十)
【药物组成】人参、白茯苓、石菖蒲、远志(去心)、龙齿、酸枣仁(微炒)、铁粉(别研)、麦门冬(去心,焙干)、朱砂(飞过)、乳香(别研)、麝香(别研)、琥珀(别研)各等分。
【制法】上为细末,次入朱砂、铁粉同研匀,绞生地黄汁浸蒸饼为丸,如梧桐子大,别用朱砂为衣。
【用法】每次20丸,食后、临卧温熟水送服。
【功能】益气养心,安神定志。
【主治】怔忡健忘,精神恍惚,睡卧不宁。
76.定神丸(《杨氏家藏方》卷十)
【药物组成】白茯苓60g,人参30g,白附子30g(炮),酸枣仁45g(炒),麝香0.3g(别研),辰砂15g(别研)。
【制法】上为细末,汤泡蒸饼为丸,如绿豆大,金箔为衣。
【用法】每次30丸,食后、临卧煎人参汤送服。
【功能】益气养心,镇心宁神。
【主治】惊悸,睡卧不安。
77.参归腰子(《寿亲养老新书》卷四)
【药物组成】人参(细切)15g,当归身15g,猪腰子1只。
【制法】以腰子用水800ml,煮至225ml,将腰子细切,入二味药,同煎至180ml。
【用法】吃腰子,以汁送下。有吃不尽腰子,同上二味药滓焙干,为细末,山药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30~50丸,此药多服为佳。
【功能】养血安神。
【主治】怔忡。
78.定惊四物汤(《医略六书》卷三十)
【药物组成】熟地12g,当归9g,白芍4.5g(酒炒),川芎2.4g,枣仁9g(炒),茯神6g(炒,去木),远志4.5g。
【制法】水煎,去滓。
【用法】分二次温服。
【功能】养血活血,安神定惊。
【主治】产后多惊。
79.柏莲汤(《辨证录》卷四)
【药物组成】人参、麦冬、玄参各15g,茯苓、柏子仁、丹皮各9g,丹参6g,半夏、莲子心各3g,生枣仁9g。
【制法】水煎,去滓。
【用法】温服。
【功能】养心安神。
【主治】怔忡。
80.参胡温胆汤(《医学人门》卷四)
【药物组成】陈皮、半夏、茯苓、枳实、人参各3g,竹茹、香附、麦门冬、柴胡、桔梗各2.4g,甘草1g,生姜3片,大枣2个。
【制法】水煎,去滓。
【用法】分二次温服。
【功能】解郁化痰,养心安神。
【主治】触事易惊,梦寐不安。
81.茯苓丸(《普济本事方》卷二)
【药物组成】辰砂(水飞)、石菖蒲、人参、远志(去心,洗,锉,炒令黄色)、茯神、白茯苓、真铁粉、半夏曲、南星(羊胆制)各等分。
【制法】上为细末,生姜120g取汁,和水煮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,别用朱砂为衣,晒干。
【用法】每次10丸,渐加至20丸,夜卧用生姜汤送服。
【功能】安神镇心,祛风化痰。
【主治】惊悸,头眩。
82.茯苓散(《圣济总录》卷四十三)
【药物组成】白茯苓22.5g,远志(去心)、人参、麦门冬(去心,焙)、白僵蚕(炒)、羚羊角(镑)、菊花各15g,甘草(炙,锉)、牛黄(研)、铁粉(研)各7.5g。
【制法】上为散。
【用法】每次6g,食后煎竹沥汤或薄荷汤调服。
【功能】益气养心,镇惊安神。
【主治】心虚惊悸。
83.茯苓散(《妇人大全良方》卷十九)
【药物组成】人参、甘草、芍药、当归、生姜各2.4g,远志、茯苓各3g,桂心1.8g,麦门冬、大枣各6g。
【制法】上为散。水煎,去滓。
【用法】分二次温服。
【功能】益气养血,宁心定志。
【主治】产后忪悸不定,乱语错误,精神恍惚不主。
【按语】本方在原书中元方名,据《校注妇人良方》
84.茯神丸(《圣济总录》卷四十三)


【药物组成】茯神(去木)60g,人参、麦门冬(去心,焙)、龙齿、防风、云母粉各45g,犀角(镑)、黄芩、薏苡仁各60g。
【制法】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绿豆大。
【用法】每次15~20丸,食后用米饮送下。
【功能】补虚清热,镇惊安神。
【主治】惊悸心忪,虚乏气短,睡卧不安。
85.茯神汤(《活幼心书》卷下)
【药物组成】茯神30g,人参15g,炙甘草6g,当归(酒洗)15g。
【制法】上?咀。每次6g,用水150ml,煎至105ml,去滓。
【用法】温服,不拘时候,子母同服。
【功能】补心安神。
【主治】小儿惊悸,日常烦哭。
【辩证加减】微热烦躁,加麦门冬(去心)。
86.茯神汤(《古今医统》卷二十三)
【药物组成】茯神(去心)、酸枣仁(炒,研)、人参、当归各3g,麦门冬(去心)2.4g,五味子15粒,芍药、生地黄、川芎、陈皮、山栀仁(炒)、甘草各1.8g。
【制法】用水300ml,加生姜3片,煎至240ml,去滓。
【用法】温服。
【功能】益气补血,清心安神。
【主治】头眩目昏,心虚气短,惊悸烦热。
87.茯神散(《经效产宝·续编》)
【药物组成】茯神(去木)3g,人参、黄芪、赤芍药、牛膝、琥珀(研)、龙齿(研)各23g,生地黄、桂心各15g。
【制法】上为末。
【用法】每次9g,水煎,去滓。
【功能】补气化痰。
【主治】产后心神恍惚,言语失度。
88.茯神散(《医宗金鉴》卷四十八)
【药物组成】茯神(去木)30g,人参、黄芪(炙)、赤芍、牛膝、琥珀、龙齿(研)各3g,生地45g,桔心15g,当归60g。
【制法】上为末。每次9g,水煎,去滓。
【用法】温服。
【功能】益气补血,镇心安神。
【主治】产后惊悸,恍惚不安宁。
89.茯神散(《女科切要》卷六)
【药物组成】人参3g、茯神2.5g,甘草3g,山药3g,当归3g,肉桂1.5g,远志肉3g,生姜15g,大枣2个。
【制法】水煎,去滓。
【用法】温服。
【功能】养心安神。
【主治】产后怔忡不定,神思不清。
90.钩藤散(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八十二)
【药物组成】钩藤7.5g,犀角屑15g,赤茯苓15g,天竹黄7.5g(细研)、龙胆15g,川大黄15g(锉碎,微炒),地骨皮7.5g,川芒硝15g,炙甘草15g。
【制法】上为粗散。每次3g,用水150ml,煎至75ml,去滓。
【用法】温服。
【功能】清热泻火,熄风定惊。
【主治】小儿壮热惊悸,大小便赤涩。
91.保神丸(《御药院方》卷六)
【药物组成】白茯苓60g,黄连60g,菖蒲30g,远志30g,朱砂15g(为衣)。
【制法】上为细末,水浸蒸饼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【用法】每次50丸,临卧用人参煎汤送服,渐加至80丸。
【功能】宁心安神。
【主治】心悸怔忡。
92.养心丸(《杨氏家藏方》卷十)
【药物组成】茯神(去木)、人参、绵黄芪(蜜炙)酸枣仁(去皮称,别研成膏)各30g,熟干地黄(洗,焙)、远志(去心)、五味子、柏子仁(别研成膏)各15g,朱砂22.5g(研细,水飞)。
【制法】上为细末,人二膏和匀研细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【用法】每次50丸,食后、临卧浓煎人参汤送服。
【功能】益气补血,养心安神。
【主治】健忘怔忡,睡多恐惕。
93.养心丹(《活人心统》卷下)
【药物组成】远志(去心)21g,当归、熟地、阿胶(炒)、柏子仁、酸枣仁、黄芪、茯神、龙齿、茯苓、紫石英各30g,丹砂15g(为衣)。
【制法】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【用法】每次50丸,大枣汤送服。
【功能】补血养心,安神定志。
【主治】恍惚怔忡,健忘。
94.养心汤(《仁斋直指》卷十一)
【制法】黄芪(炙)、白茯苓、茯神、半夏曲、当归、川芎各15g,远志(取肉,姜汁腌,焙)、辣桂、柏子仁、酸枣仁(浸,去皮,隔纸炒香)、北五味子、人参各7.5g,甘草(炙)12g。
【制法】上为粗末。每次9g,加生姜5片,大枣2枚,水煎,去滓。
【用法】空腹时服。
【功能】益气养血,宁心安神。
【主治】惊惕不宁。
【辩证加减】如水饮内停,怔忡心悸者,加槟榔、赤茯苓。
95.养神酒(《同寿录》卷一)
【药物组成】当归身60g,大熟地90g,甘杞子60g,上白茯苓60g,山药60g,苡仁30g,木香15g,枣仁30g,川断30g,麦冬30g,丁香6g,建莲肉(去心)60g,大茴15g,桂圆肉240g。
【制法】将茯苓、山药、苡仁、建莲为细末,余药切为饮片,共装入细绢袋,人好酒10L,隔汤蒸透,停数日饮用。
【用法】每次10~20ml,一日一至二次。
【功能】补血健脾,养心安神。
【主治】惊悸,健忘,失眠。
96.养荣丸(《古今医统》卷四十八)
【药物组成】白术(土炒)、黄芪、芍药、远志、当归(酒洗)、山药、熟地黄各30g,陈皮24g,人参30g,白茯苓60g,山茱萸、生地黄各15g。
【制法】上为细末,用鸭1只取血,加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【用法】每次80丸,盐汤送服;冬月酒送服。


【功能】健脾补肺,益气养血。
【主治】惊悸健忘,盗汗发热。
97.养心汤(《丹台玉案》卷四)
【药物组成】玄参、白术、麦门冬、当归、白芍、生地各3g,川芎、天麻、紫石英、柏子仁、枣仁、陈皮各2.4g。
【制法】加灯心草30根,水煎,去滓。
【用法】温服。
【功能】滋阴养心,安神定志。
【主治】健忘怔忡,不能成寐者。
98.养神丸(《圣济总录》卷四十三)
【药物组成】远志(去心)、麦门冬(去心,焙)、菖蒲、熟干地黄(焙)、山芋、人参、茯神(去木)各30g,甘草(炙)15g,白术22g。
【制法】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【用法】每次30丸,食后用米饮送服。
【功能】养心安神。
【主治】惊悸多忘。
99.养荣汤(《杨氏家藏方》卷十五)
【药物组成】白芍药、川芎、熟地黄、当归(酒浸一宿,焙干)、青皮(去白)、姜黄、牡丹皮、五加皮、海桐皮、香白芷各15g,牛膝(酒浸一宿,焙干)、延胡索、没药(别研)、五灵脂(去砂石)、肉桂各7.5g。
【制法】上为末。每次15g,用水225ml,加生姜5片,乌梅l枚,煎取150ml,去滓。
【用法】温服,不拘时候。
【功能】养血调经。
【主治】心悸恍惚,时多惊悸。
100.养血宁心汤(《古今图书集成·医部全录》卷三二○)
【药物组成】当归3.6g,白芍药(酒炒)、栀子各2.1g,黄芩、黄连各2.4g,枣仁、生地各3g,远志麦冬各6g。
【制法】加生姜、大枣,水煎。
【用法】温服。
【功能】养血清心,安神定志。
【主治】惊悸,怔忡,健忘。
101.养血安神汤(《会约医镜》卷十五)
【药物组成】当归身6g,熟地9—15g,白芍(酒炒)4.5g,茯神、枣仁(炒)、生地、炙草各3g,远志1.8g,五味子0.9g,干姜(炒黑)0.9~1.2g,柏子仁(微炒,去油)2.1g,白莲5粒(去心,微炒,捶碎)。
【制法】水煎,去滓。
【用法】温服。
【功能】养血安神。
【主治】产后神魂不安而惊悸者。
102.姜术汤(《仁斋直指》卷十一)
【药物组成】白姜(生)、白术、茯苓、半夏曲各15g,辣桂、炙甘草各7.5g。
【制法】上锉。每次9g,加生姜、大枣,水煎,去滓。
【用法】温服。
【功能】温中健脾,化痰消饮。
【主治】心悸怔忡。
103.益心丹(《辨证录》卷八)
【药物组成】人参、当归各15g,麦门冬、炒枣仁各30g,天花粉、北五味、远志、神曲、丹砂各30g,菖蒲1.5g,菟丝子9g。
【制法】水煎,去滓。
【用法】温服。
【功能】益气补血,养心安神。
【主治】惊悸健忘,形神憔悴。
104.猪心血丸(《赤水玄珠》卷六)
【药物组成】归身、白芍、侧柏、川芎各15g,陈皮、甘草、黄连各6g,朱砂3g。
【制法】上为细末、猪心血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【用法】每次20~30丸,开水送服,一日二次。
【功能】养血安神。
【主治】心悸。
105.家传定志丸(《陈素庵妇科补解》卷三)
【药物组成】石菖蒲、麦门冬、枣仁、茯苓、茯神各60g,木香15g,熟地15g,白芍90g,黄芩90g,砂、人参、白术各60g。
【制法】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【用法】每次70丸,龙眼、竹叶汤送服,一日二次。
【功能】补血养心,清热安神。
【主治】妊娠忽然心悸,醒则烦闷,睡则多惊。
106.菟丝子丸(《杨氏家藏方》卷九)
【药物组成】鹿角霜、菟丝子、熟干地黄、柏子仁各150g。
【制法】上为细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【用法】每次50丸,空心用温酒送服。
【功能】补肾益精,养心安神。
【主治】怔忡盗汗,梦遗失精。
【按语】原书云,元气虚冷,久服此药,觉小便少,以车前子15g,略炒过为末。每次6g,用水150ml,煎至90ml,温服。
107.黄连散(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四)
【药物组成】黄连30g,石膏60g,人参30g,知母30g,麦门冬30g(去心),栀子仁30g,赤芍药30g,犀角屑30g,茯神30g,紫苑30g,川芒硝60g。
【制法】上为粗末。每次9g,用水150ml,煎至125ml,去滓,加竹沥15ml,生地黄汁15ml,再煎一二沸。
【用法】食后温服。
【功能】清心安神。
【主治】多惊多喜,畏惧不安。
108.黄芪汤(《圣济总录》卷四十二)
【药物组成】黄芪(锉)22.5g,人参、槟榔(锉)、白术、百合、酸枣仁(微炒)、白茯苓、麦门冬(去心,焙)、肉桂、附子(炮裂,去皮、脐)各15g。
【制法】上锉,如麻豆大。每次15g,用水230ml,加生姜5片,煎至150ml,去滓。
【用法】空心、食前温服,一日二次。
【功能】养心安神。
【主治】卧即惊觉,目昏心躁。
109.黄芪十补汤(《仁斋直指方》卷九)


【药物组成】黄芪(蜜炙)当归(酒浸,焙)熟地黄(洗)茯神各15g,白芍药30g,人参、白术、酸枣仁(微炒)、半夏(制)、陈皮、北五味子、肉桂、天台乌药、甘草(炙)、麦门冬(去心)各30g,木香、沉香各3g。【制法】上锉。每次9g,加生姜5片,大枣2枚,水煎,去滓。
【用法】空腹时温服。
【功能】补气养血,安神宁心。
【主治】虚劳多惊,精神恍惚。
110.黄芪汤(《圣济总录》卷四十三)
【药物组成】黄芪(锉)、麦门冬(去心,焙)各60g,人参、白茯苓、芍药、当归(切,焙)、肉桂、甘草(炙,锉)各30g。
【制法】上为粗末。每次15g,用水230ml,加大枣2枚(掰),煎至150ml,去滓。
【用法】温服,不拘时候。
【功能】养心益气,和营安神。
【主治】心虚,语言错谬,精神恍惚,多惊。
111.清心补血汤(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六)
【药物组成】人参、当归、茯神、白芍、枣仁、麦冬、川芎、生地、陈皮、山栀、炙草、五味子。
【制法】水煎,去滓。
【用法】温服。
【功能】益气补血,清心安神。
【主治】头眩目昏,惊悸烦热。
112.琥珀散(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七十八)
【药物组成】琥珀30g,茯神30g,远志22.5g(去心),人参30g,熟干地黄30g,甘草22.5g(炙微赤,),铁粉60g。
【制法】上为细散。
【用法】每次3g,煎金银汤调服,不拘时候。
【功能】益气养血,安神定惊。
【主治】产后惊悸,言语不定,错乱,眠卧不安。
113.镇心汤(《古今医鉴》卷八)
【药物组成】当归3.6g,生地黄2.4g,黄连1.8g,栀子仁2.1g,酸枣仁3g(炒),远志3g,麦门冬去心)3g,白芍2.4g,川芎2.1g,片芩2.4g。
【制法】上锉一剂。加生姜3g,水煎,去滓。
【用法】温服。
【功能】滋阴补血,清心安神。
【主治】心悸。
114.琥珀多寐丸(《古今医统》卷七十)
【药物组成】琥珀、羚羊角(细镑)、人参、白茯神、远志(制)、甘草各等分。
【制法】上为细末,猪心血和炼蜜为丸,如芡实大,金箔为衣。
【用法】每次1丸,嚼破用灯心汤送服。
【功能】清热平肝,养心安神。
【主治】惊悸怔忡,不寐,健忘恍惚。
115.琥珀养心丹(《证治准绳·类方》卷三)
【药物组成】琥珀(另研)6g,龙齿(煅,另研)30g,远志(黑豆、甘草同煮,去骨),石菖蒲、茯神、人参、酸枣仁(炒)各15g,当归、生地黄各21g,黄连9g,柏子仁15g,朱砂(另研)9g,牛黄(另研)3g。
【制法】上为细末,将牛黄、朱砂、琥珀、龙齿研极细,以猪心血为丸,如黍米大,金箔为衣。
【用法】每次50丸,灯心汤送服。
【功能】益气养血,清热安神。
【主治】惊悸怔忡,失眠健忘。
116.琥珀养心汤(《疫疹一得》卷下)
【药物组成】人参3g,当归6g,茯神9g,枣仁4.5g(炒),远志4.5g(炙),石菖蒲3g,琥珀3g(研,冲服),炙草2.4g,麦冬6g,龙眼3枚。
【制法】水煎,去滓。
【用法】温服。
【功能】养心安神。
【主治】心悸、怔忡。
117.琼方既济丸(《普济方》卷十七)
【药物组成】白茯苓、破故纸各500g。
【制法】上为细末,酒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【用法】每次30~40丸,空心、食前用温酒或米饮送服。
【功能】益心气,补丹田。
【主治】健忘多梦,神志不宁,惊悸怔忡,不思饮食。
【注】丹田:古时指脐下部位,称下丹田,心窝部位称中丹田,两眉间部位称上丹田。
118.紫金散(《圣济总录》卷一七○)
【药物组成】铁粉、龙齿、石膏、牛黄(并研如粉)、生甘草(为末)各7.5g。
【制法】先捣龙齿、石膏为末,与诸药同研如粉。
【用法】每次1.5g,三至四岁儿3g,早、午、晚用淡竹沥调服。
【功能】清热止惊。
【主治】小儿惊悸不安。
119.紫石英散(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四)
【药物组成】紫石英60g(细研如粉),桂心60g,白茯苓30g,人参30g,白术15g,黄芪15g(锉),熟干地黄30g,炙甘草15g,麦门冬30g(去心)。
【制法】上为粗散。每次9g,用水150ml,加大枣3枚,煎至90ml,去滓。
【用法】温服,不拘时候。
【功能】益气补血,镇心安神。
【主治】悲恐惊悸,恍惚谬忘,心中烦闷。
120.温胆汤(《普济方》卷三十四引《永类钤方》)
【药物组成】半夏、枳实(麸炒)各90g,竹茹、陈皮各30g,甘草、茯苓45g,人参30g。
【制法】上锉散。每次9g,用水230ml,加生姜5片,大枣2枚,煎至180ml。
【用法】食前服。
【主治】惊悸自汗,触事惊畏。
121.滚痰丸(《玉机微义》卷四引王隐君方)
【药物组成】大黄(酒蒸)、黄芩(酒洗净)各250g,沉香15g,青礞石(硝煅)30g,(焰硝同入小砂罐内盖之,铁线练定,盐泥固济,晒干,火煅红,候冷取出)。
【制法】上为细末,水泛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
【用法】每次40~50丸,量虚实加减,茶清、温水任下,临卧、食后服(《丹溪心法附余》卷九)。
【功能】降火逐痰。
【主治】癫狂惊悸,或怔忡昏迷,或咳喘痰稠。
122.滋阴抑火汤(《证治准绳·类方》卷五)
【药物组成】当归、芍药(煨)、生地黄、川芎、黄连、知母、熟地黄各3g,肉桂、甘草各1.5g。
【制法】用水400ml,煎至280ml,入童便75ml。
【用法】食前服。
【功能】滋阴降火,引火归原。
【主治】怔忡不宁。
【辩证加减】若身如飞扬,心跳不定,加紫石英、人参各3g。
123.静神丹(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六)
【药物组成】酒当归、酒生地、姜远志、茯神各15g,石菖蒲、黄连各7.5g,朱砂6g,牛黄3g,金箔15片。
【制法】上为末,用猪心血和丸,如黍米大,金箔为衣。
【用法】每次50丸,灯心汤送服。
【功能】安神宁心。
【主治】恐惧心悸,不自安者。
124.蕊珠丸《圣济总录》卷一五○)
【药物组成】辰砂30g,凤尾草30g(水研汁煮砂,原水洗,干研),桃仁49枚(生),附子11g(纸裹煨),安息香7.5g(蜜7.5g,酒少许,煮煎成膏)麝香6g,阿魏(薄切,微焙),木香各15g,牛黄7.5g。
【制法】研末,为丸如豆大。
【用法】每次5~10丸,妇入桃心醋汤送服;丈夫桃心盐汤送服。
【功能】行气活血,镇心安神。
【主治】妇人惊忧心悸。
125.镇心丸(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四)
【药物组成】紫石英(细研,水飞)、朱砂(细研,水飞)、白石英(细研,水飞)、龙齿(细研)、人参、细辛、赤箭、天门冬(去心,焙)、干熟地黄、白茯苓、犀角屑、沙参(去芦头)、菖蒲、防风各30g,远志15g(去心)。
【制法】上为末,都研令匀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【用法】每次30丸,温酒送服,不拘时候。
【功能】镇心安神。
【主治】惊恐失常,或嗔恚悲愁,情意不乐。
126.镇心丸(《圣济总录》卷四十三)
【药物组成】茯神(去木)、人参、炙甘草、龙齿各45g,升麻、枳壳(去瓤,麸炒)各30g,银箔200片,麦门冬(去心,焙)60g。
【制法】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【用法】每次15~20丸,早、晚食后用米饮送服。
【功能】镇心安神。
【主治】惊悸,忧虑,神气不安。
127.镇心丸(《证治汇补》卷五)
【药物组成】枣仁7.5g,车前子、白茯苓、麦冬、五味、茯神、肉桂各45g,熟地、龙齿、天冬、远志、山药各45g,人参、朱砂各45g。
【制法】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【用法】每次9g,空心用米汤送服。
【功能】养心安神。
【主治】怔忡多梦,如堕崖谷。
128.镇心丸(《医略六书》卷二十二)
【药物组成】熟地250g,枣仁120g,茯苓90g(去木),人参120g,麦冬120g(去心),五味60g,天冬120g(去心),山药120g(炒),远志60g,龙齿90g,肉桂90g(去皮),朱砂30g。
【制法】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【用法】每次15g,米饮送服。
【功能】滋阴益气,镇心安神。
【主治】怔忡不宁,脉弦数极者。
129.镇神汤(《辨证录》卷九)
【药物组成】人参、炒枣仁、茯苓、山药各15g,远志3g,巴戟天9g,甘草1.5g,黄连0.9g。
【制法】水煎,去滓。
【用法】温服。
【功能】养心益肾。
【主治】怔忡善忘,口淡舌燥。
130.檀香丸(《圣济总录》卷四十三)
【药物组成】檀香90g,菖蒲、犀角(镑)、天竺黄(研)、生干地黄(焙)、苏合香油各30g,肉桂、炙甘草、白茯苓各105g,人参、远志(去心)、麦门冬(去心)各45g。
【制法】上药除苏合香油外,为末,以苏合香油同酒少许,化人炼蜜为丸,如樱桃大。
【用法】每次1丸,食后含化。
【功能】益气养阴,通窍宁心。
【主治】心常忪悸,恐惧多忘。
131.镇心丹(《鸡峰普济方》卷十一)
【药物组成】熟地黄、远志、茯苓、柏子仁、白术各45g,人参、菖蒲、麦门冬、酸枣仁、木通、黄柏、知母、茯苓、甘草、朱砂、天门冬、赤石脂、防风、肉桂各30g,枣肉120g。
【制法】上为细末,炼蜜和丸,如梧桐子大。
【用法】每次30丸,人参汤送服;如血气虚弱,食少不眠,煎酸枣仁汤送服。
【功能】滋阴益气,镇心安神。
【主治】怔忪恍惚,眩冒,恐怯惊怖。
132.镇心爽神汤(《医方类聚》)卷一五○引《简易方》)
【药物组成】石菖蒲(去毛)15g,炙甘草12g,人参、赤茯苓、当归(酒浸)各9g,南星(炮)7.5g,橘皮(去白)、干山药、紫菀、半夏(汤洗七次)、川芎、五味子、细辛、柏子仁(微炒)、枸杞子各6g,酸枣仁(浸壳,炒)、通草、麦冬(去心)覆盆子各4.5g。
【制法】上为粗散。每次9g,用水250ml,加蜜5ml,煎取125ml,去滓,入麝香少许,再煎一二沸。
【用法】温服,不拘时候。
【功能】补肾养心,安神定志。
【主治】心神恍惚,多惊悸。
133.镇心熟干地黄丸(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四)


【药物组成】熟干地黄、白茯苓、黄芪(锉)、独活、桂心、秦艽、麦门冬(去心,焙)、阿胶(捣碎,炒令燥)、杏仁(汤浸,去皮、尖、双仁,麸炒微黄)各9g,前胡、柏子仁、泽泻、牛黄(细研)、芎?、远志(去)、紫石英(细研,水飞过)、防风(去芦头)、甘草(微炙,锉)各15g,铁精(细研)、人参、朱砂(细研,飞过)各30g,桑螵蛸5枚(微炒)。
【制法】上为末,入研药拌令匀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【用法】每次l0丸,用温酒送服,不拘时候。
【功能】养心益肾,镇惊安神。
【主治】惊悸,神志不定。
134.熟干地黄散(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七十八)
【药物组成】熟干地黄30g,人参22.5g,茯神22.5g,龙齿30g,羌活22.5g,桂心15g,黄芪30g,白薇30g,远志22.5g(去心),防风15g,甘草15g(炙微赤,锉)。
【制法】上为粗散。每次9g,用水150ml,加生姜3片,煎至90ml,去滓,入竹沥15ml,更煎一二沸。
【用法】温服,不拘时候。
【功能】益气补血,养心安神。
【主治】产后惊悸,神思不安。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224)| 评论(1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